周树人为取名叫鲁迅

文章来源:壹风水网 发布于: 2016-02-25 文章类别:名人名字  
鲁迅”这个笔名,是移用母亲的姓,是他敬仰母亲的产物。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杂文的创作上,而他的许多笔名都同他的杂文联系在一起。

  鲁迅本姓周,他的父亲周伯宜,是一个有维新思想的读书人。母亲鲁瑞,农村人,以自修达到能看书的水平,她善良敦厚,吃苦耐劳。她的品格影响着鲁迅的一生。伯宜死后,她一直守寡,顽强地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在丈夫去世近两年,她决定让鲁迅放弃科举,到南京求学,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鲁迅”这个笔名,是移用母亲的姓,是他敬仰母亲的产物。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

  取“鲁迅”这个笔名,有人认为是极平常的,不必解释得惊险而崇高,鲁迅最要好的同学许寿裳云:“鲁”就是愚钝,“迅”就是“快速”。本是一对矛盾的反义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对鲁迅之所以取名鲁迅,做了如下的阐释:一般人把“迅”字解释为“快速”,是不确切的。迅字,《尔雅·释兽》云:“牝狼,其子獥,绝有力,迅。”注云:“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獥”即激,从犬言兽性,从水言水性。都是激烈的意思。鲁迅的鲁,取自鲁迅母亲的姓。迅,古义的狼子。鲁迅的字意可理解为牝狼一个有勇力的儿子。

  鲁迅为什么要以狼子自居?他曾说过,自己甘做封建制度的逆子贰臣。从历史的逻辑上看,这个名字反映出他前期思想上,刻印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勇敢的叛逆精神。

  上述解释,侯外庐曾向许广平讲过。许广平笑着,连声说:谢谢!谢谢!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为什么叫阿张?一说是,1881年9月鲁迅出生于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可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另一说是,20世纪60年代初,鲁迅的及门弟子常惠先生在鲁迅博物馆帮助整理鲁迅收藏的金石拓片。闲谈中转述一段鲁迅自介。鲁迅小名叫“阿张”,原因是跟灶王同一个生日。鲁迅诞生于九月二十五日,正是农历的八月初三日,而《敬灶大金》记载:“八月初三日圣诞。乃一家司命之王。”这恰好补证了上述轶闻。

  后来“寿樟”之名,也由“张”字的谐音而来。鲁迅7岁进私塾以“豫山”为号。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鲁迅的幽默常掩藏在冷峻的智慧之中。他不大讲究服饰打扮,往往一忙起来头发数月不理,朋友们开他玩笑:“豫才,你的头发,怎么还不削一削?多么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

  1898年,17岁的鲁迅来到南京,投奔叔祖周椒生,周椒生在水师学堂做官,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鲁迅使用的笔名大约有150余个,用一个字的有“飞”、“直”、“隼”等14个;用两个字的有“索士”、“唐俟”、“冬华”等95个;用三个字的有“隋洛文”、“邓当世”、“丰之余”等29个;用四个字的有“宴之敖者”、“楮冠病寿”等2个;用拉丁字的有“L”、“EL”等4个;用记者或集团署名的有“旅沪记者”、“朝花社同人”等14个。

  鲁迅早年的笔名大都含有“希望、鼓励、奋飞”等意义,“唐俟”徒然等待之意,以示对辛亥革命后的现实失望,并示将投身于新的战斗;“黄棘”,奋飞、前进之意,黄棘为神话中的木名,用其策马,使之飞奔疾驰。其晚年的笔名大都燃烧着讽刺的烈火。“隋洛文”是“堕落文人”的减笔。“虞明”是“愚民”之意。“丰之余”是“封建余孽”之意。“宴之敖者”是指家中周作人的日本妻子治家无度,月月亏空,因之家里闹了矛盾,最后,鲁迅在家里竟连饭也吃不到。“宴”从家(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来的”。鲁迅使用的最后一个笔名是“晓角”,寓意是呼唤新中国黎明的到来。

  人取名大都有些因由,其中所居地的自然环境是一个因素。

推荐内容

  • ·为了抱负和追求而改名的名人

    为了抱负和追求而改名的名人,有洪秀全、李公朴、徐特立、周立波、邹韬奋,对成人改名来说,用改名字来激励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详细]

  • ·宰相外号冠名特别多

    唐昭宗时的宰相郑綮,在出任庐州刺史时,就为官清廉,不蓄私财,因为他性格滑稽,擅长写诗,尤其喜爱歇后语,加之在兄弟间排行第五,所以就被时人...[详细]